来源:上海法治报 作者:陈颖婷 王洁
女白领花重金赴韩国参加美容之旅购买减肥套餐,对方号称可以不运动不节食就月瘦十几斤,熟料最后被警察抓了;18岁少女服用网红减肥药后丧命……
形形色色的毒品披着动人的外衣,潜伏在我们生活中,趁人不备,将使用者拉入吸毒的黑洞中。在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致命诱惑”的真面目。中国的科研人员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与“进化”中的毒魔进行赛跑。
“我不可能吸毒的!”小美看着鉴定报告感到不可思议。
小美是某公司的白领,她对美丽有着极致的追求。为此,她参加了韩国的美容旅游。做完美容手术后,所谓的医院还给小美推荐了一个减肥套餐。
“我看到这个套餐中有十几种药片,医院还给我详细的用药说明,具体到每天吃哪种药,吃几片。”小美回忆说。医院工作人员向小美打包票,这个减肥套餐,不运动不节食,月瘦十几斤。
尽管价格不菲,但为了拥有更苗条的身材,小美还是咬咬牙购买了这个减肥套餐。正当小美还在憧憬自己瘦下来的样子时,今年4月,警察就已经找上了门。
警方怀疑小美涉毒,于是将她送到了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进行毛发鉴定验毒。结果果然验证了警方的怀疑,鉴定人员在小美的头发中检测出国家管制药品——芬特明。而在警方从小美家中搜查出的减肥药中,也同样检测出芬特明成分。由于涉毒,小美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像小美这样因为减肥无意中踏入“吸毒”怪圈的爱美女性并不少,其中又以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白领居多。
“这种特效减肥药,减的不是肥,是命啊!”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博士、副研究员施妍如是说,在网络微商等处购买的“特效减肥药”,表面上好像很有效,但实际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该院以往受理的司法鉴定案例中,就出现了多起年轻女孩子因为吃减肥药送命的不幸事件。
18岁的女孩小清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床边,她的身上也没有明显异常及暴力损伤征象。经调查,小清是个热衷减肥的姑娘,现场勘查在小清的房间内也发现多种药物状颗粒及液体。
法医在小清的血液、尿液、胃内容物、肝组织和现场药物中均检出氟西汀成分,送检血液中氟西汀的质量浓度已明显大于参考文献中的中毒浓度。最终法医确定小清的死因为氟西汀中毒。(该案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病理学研究室提供,文中人物为化名)
施妍告诉记者,许多所谓高效的“减肥药”主要含芬特明、安非拉酮、西布曲明、氟西汀等违禁和管制成分。例如,其中芬特明为国家精神药品管制目录中的二类管制药物,又名苯丁胺,和冰毒同属于苯丙胺类,为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危害程度等同于冰毒。安非拉酮是我国精神药品管制目录中的一类管制药物,长期服用会极大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脑血管。
“我国对于这些违禁和管制成分的管理,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管控是一样的。”施妍建议爱美女性通过健康的方式减肥,从正规途径购买药品,警惕网上所谓的“特效减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