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司鉴院法医临床学研究室喜获“上海市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8日

4月27日,2023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举行,司鉴院法医临床学研究室获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这是继2022年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获此荣誉后,工人先锋号又一次在苏河之畔的光复西路1347号大院吹响!

法医临床学研究室拥有29名职工,平均年龄38岁,高级职称15名。长期以来,他们积极承担本业的科学研究、鉴定实务以及行业技术指导、高端人才培养等职能,守正创新、鉴定为民,是一个充满激情、团结拼搏的知识型、专业型团队。2022年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专业队伍

党员带头,战斗堡垒攻坚克难。研究室主任肩扛党支部书记之责,狠抓党建与业务融合,18名党员凝心聚力,整个团队蓬勃向上、富有战斗力。在人手紧、任务重的常态下,党员干部带头加班加点,客观公正、专业高效完成各项鉴定任务。青年人比学赶超,囊括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2018年组织的鉴定技能比武大赛前六名。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志愿者被打伤急需鉴定,鉴定人通过线上诊察,科学鉴定伤情,助力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躬身为民,优质服务饱含情怀。研究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和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2017年提出“至诚、向善、公正、审慎”的服务理念,2019年延展为“六个一”,并在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落细、推广。他们常态化到上海市崇明、金山等远郊上门服务,既在全国率先开展远程鉴定又奔赴各地,全力推进“构建全时空、零障碍、有温度的司法鉴定服务机制”,成为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司法鉴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科研鉴定双轮驱动,勇担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职责

聚焦鉴定,技艺高超勇克难案。近五年累计受理鉴定逾三万件,复杂疑难案件过半,其中不乏多次委托遭拒辗转而来的“老大难”案件。研究室敢于“啃硬骨头”,出色完成了唐山烧烤店打人案、美籍律师“性侵”养女案、女教师“绝笔信”案、上海大渡河路特大交通肇事案、受伤昏迷女高中生被公务人员遗弃案、系列鼓膜穿孔造作伤案、系列交通事故“碰瓷”案等重大复杂案件的鉴定。

深耕科研,成果丰硕引领发展。研究室注重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近五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申报专利、版权数十件,其中1件已转化为视觉鉴定设备即将量产。多项鉴定技术在国内独树一帜,视觉、听觉、男性性功能等实验室为同行提供技术共享检验逾千例。开拓“嗅觉功能”和“男性生育功能”等新项目,努力填补行业空白。

保持本色传承匠心,提升行业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悉心指导,助力行业鉴定质量提升。积极履行行业技术指导职能,承担全国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的项目策划及组织实施,吸引参加机构数量逐年高位递增。每年实施逾2000件的测量审核、司法部案例库审核、宋慈杯鉴定文书评选及各地委托的鉴定质量评查,有力助推行业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提升。

制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努力填补本领域技术标准空白,为行业规范发展持续提供标准供给。近三年主持起草国家标准1项、司法行政及公共安全行业标准7项,2022年获批国家标准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

培训带教,培育高端鉴定人才。2016年以来,围绕《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法医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医疗损害鉴定等热点,在全国20个省(区、市)主办、协办30余场培训,学员逾8000人次,新老结合的师资、与时俱进的课程受到广泛好评。研究室兼具鉴定、科研、教学诸方面优势,成为高端司法鉴定人才的摇篮,培育了近20名研究生和数十名进修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日,研究室会同党支部积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沙家浜芦苇荡的风声涛声桨声语声中深化对初心使命的感悟。他们将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新时代新征程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奋勇争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 司法部 科学技术部 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邮编:200063  电话:52361148
ICP许可证号:沪ICP备06050203号-1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