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2025年法医物证鉴定实践及新技术应用高级培训班”在穗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搭建前沿技术交流平台,推动鉴定实践创新发展

“2025年法医物证鉴定实践及新技术应用高级培训班”在穗圆满举办


为推动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智能化转型升级,激发法医物证领域科技创新活力,加速前沿技术应用与推广,以科技赋能司法鉴定质量与公信力持续提升,3月24日至28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联合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在广州成功举办“2025年法医物证鉴定实践及新技术应用高级培训班”。培训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刘超出席开班仪式并授课,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建及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四级调研员郭爱田、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朱波峰、司鉴院培训交流处处长邹冬华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司鉴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副主任刘希玲主持。

法医物证鉴定实践及新技术应用高级培训班在广州举办

陈建在讲话中指出,法医物证鉴定是司法鉴定体系的核心领域,是破解疑难案件的关键技术支撑。培训班的联合举办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培训帮助司法鉴定人练就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应变能力,锻造出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科学利剑。

朱波峰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权威专家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帮助司法鉴定人提升政治素养、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共同促进司法鉴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朱波峰致辞

本次高级培训班秉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理念,首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全国司法鉴定人倾情授课,带领大家共同走进院士课堂;邀请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公安部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及司鉴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聚焦法医物证领域的行业热点和技术前沿,横跨法医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将理论知识与鉴定实践有机融合,为学员们奉上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培训盛宴。

广东广州主会场

培训班同时得到了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司法鉴定协会的大力支持,采用“广州主会场+南昌分会场”的联动模式,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推动司法鉴定教育培训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江西南昌分会场

本次培训吸引了全国23个省(区、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司法鉴定机构230余名学员参加,其中,中、高级职称司法鉴定人占比近六成,是司鉴院探索分级分类培训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授课专家剪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刘超——中国法医物证学研究及进展

详细介绍了近40年来我国法医物证学科在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国产试剂和设备研发、DNA数据库建设、法庭科学DNA检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沿革,总结了当前多组学整合分析、系谱推断、表型刻画、环境DNA检验等方面的研究热点,提出了未来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法医物证鉴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州市委党校何平博士——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

系统讲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强调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秉承守法律重程序、职权法定、权益保障、权力监督的法治原则,帮助鉴定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意义。

四川大学侯一平教授——纳米孔单分子测序在法医物证的应用

系统阐述了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原理、以及在亲子鉴定、地理溯源、系谱推断、现场快检设备研发和DNA甲基化等多组学标记检测中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潜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和研究范式。

北京通达首诚司法鉴定所刘雅诚主任法医师(原北京市公安局主任法医师)——法医物证鉴定中的答疑解惑

通过详实的案例,全面解构近亲干扰下亲缘关系鉴定、三带型、性别异常、突变、严重降解检材等疑难复杂鉴定案件的应对策略,为学员们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鉴定方案。

天津迪安司法鉴定中心鲁涤主任法医师(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医物证鉴定质量控制实务

从案件受理的合规性审查、鉴定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质量记录的电子化追溯,到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实时更新,强化学员对《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质量把控意识的要求,切实守好鉴定意见作为法庭证据的"科学门槛"。

南方医科大学朱波峰教授——法医表型推断的前沿理论、技术与应用

系统阐述了生物地理溯源和个体表型推断等司法鉴定新项目的技术体系开发和应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与基因组学大数据的创新融合,开辟了从理论研究到应用实践的新路径,启发了司法鉴定结合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山西医科大学严江伟教授——“体液溯源鉴定研究进展及实践”和“法医物证年龄推断实践、挑战与新技术应用”

系统梳理了基于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组学的体液斑精准溯源和个体年龄推断技术体系开发和应用。通过多维分子标记整合的策略,在案件性质判定、嫌疑人个体识别和犯罪现场重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重大案件侦破提供了创新性分子物证解决方案。

中山大学孙宏钰教授——非人源法医物证鉴定及标准解析

从非人源鉴定“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规范地做”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法医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非人源衍生物等非人源检材鉴定相关知识,系统阐述了其作为重要证据,在犯罪嫌疑人与特定场所之间建立联系、犯罪现场重建等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为案件侦查提供了重要的破解思路。

四川大学张霁教授——混合DNA分析概要

以“谁是DNA谱图的来源”为实践命题,系统梳理了基于Clayton原则解决混合DNA拆开这一法医物证疑难问题的分析步骤,并逐步展示了基于二元模型和连续概率基因分型方法下进行混合DNA拆开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学员们对混合检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公安部鉴定中心法庭科学应用技术开发处王乐处长——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疑难DNA检验中的应用

系统呈现了我国法庭科学领域开发的系列国产试剂、分析软件以及其在疑难案件中的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在关键试剂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也为司法鉴定工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中山大学欧雪玲教授——亲缘关系鉴定及案例分析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梳理了现行有效的亲缘关系鉴定标准,针对标准适用范围外以及特殊检材的亲缘关系鉴定,提出了应对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司法鉴定人应对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的处理能力。

司鉴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刘希玲研究员——法医物证能力验证解析

围绕能力验证开展的目的与作用,结合典型案例的多维度解析,系统阐释了在实验检测、结果判读、鉴定意见书撰写等环节的技术要点,进一步强化鉴定人质量控制意识,为实验室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量化、可追溯的技术实施路径。

友情链接 司法部 科学技术部 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邮编:200063  电话:52361148
ICP许可证号:沪ICP备06050203号-1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