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长江大保护,巩固十年禁渔成效,6月11日,“我在长江有条鱼”2025年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举行,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等单位举办。司鉴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博士郭雪艳应邀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500余尾中华鲟、2000余尾松江鲈、1万余尾胭脂鱼、800余尾长吻鮠在长江口水域回归自然。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地理生态带,长江口集水生动物“三场一通道”(栖息越冬场、生殖繁衍场、索饵肥育场和洄游通道)于一体,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对补充珍稀濒危水生生物野外种群规模、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司鉴院长期关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持续为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评估生态破坏、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提供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支撑,尤其在重大环境损害案件中为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提供科学证据与技术保障。
未来,司鉴院将继续立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专业领域,深化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安全等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关与司法实践,为筑牢长江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司法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