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动态
困局与破解:司法鉴定援助责任分配探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卫燕茹12

1.西北政法大学 公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2;2.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重庆 401120


摘要:在具有公益特质的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建设中,关键问题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并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通过分析我国司法鉴定援助实践样态,可以识别出三种主要的援助模式:“机构”式援助、“国家+机构”式援助、“国家+机构+个人”式援助。同时,在司法鉴定援助责任分配中,国家、鉴定机构、援助申请人各自面临不同的争议,分别是国家的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之争议、鉴定机构追求营利性与履行公益性之争议、援助申请人有无责任之争议。鉴于此,从法律和道德两个维度出发,阐释了国家、鉴定机构和援助申请人成为司法鉴定援助责任主体的必要性。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司法鉴定援助领域提出“国家肩负主体责任不放松、鉴定机构积极承担‘可担’义务,要求援助申请人合理负担,引导社会力量逐步注入司法鉴定援助领域”的最优责任分配模式,旨在打造一个稳定、高效且持续发展的司法鉴定援助体系。

关键词:司法鉴定援助,责任主体,责任分配

摘自:《中国司法鉴定》2025年第1期

本文链接:点击跳转

友情链接 司法部 科学技术部 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邮编:200063  电话:52361148
ICP许可证号:沪ICP备06050203号-1
微信订阅号